中山智造叩开高端医疗设备大门

发布时间:2019-12-23 23:36 | 来源: 网络整理 | 作者: 采集侠 |

(原标题:中山智造叩开高端医疗设备大门)

被跨国企业垄断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有了“中国制造”的身影。

8月21日,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ScintCare CT 16送往美国迈阿密,这款已生产销售超过300台的产品是该公司首次销往美国。换言之,由中国研发制造的医疗设备获得了全球高端医疗设备生产、研发中心所在地美国的认可。

全球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基本被通用电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家并称为“GPS”的跨国企业垄断。中国亦然。数据显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七成份额由“GPS”掌握,国产比例不足10%。

不过,随着国内创新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来自大湾区的企业正加快脚步推进技术创新,试图从“跟跑者”赶上成为“并行者”。

如前述明峰医疗,其位于广东中山的研发、生产、服务中心—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峰科技”)正跟随总部脚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引进人才,以突破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难题,在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占一席位。

“基本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实力在PET/CT方面。”明峰科技执行总经理钱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将围绕PET/CT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让国内医院用上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国产高端医疗设备。

直面“GPS”挑战

医疗器械产业因其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成长性,成为全球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领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预计今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41%,到2023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然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市场“蛋糕”早已被三大巨头“GPS”分食,特别是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留给国内企业的市场空间并不多。

要追赶必须直面挑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

明峰科技试图成为其中一员。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以研发、生产、销售CT、PET/CT为主。其中,PET/CT已完成从经济型产品到高端产品的拓展;CT已实现从16层到256层,从实用型到超高端机型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明峰科技正进一步扩充产品线,完成MR、超声等整体布局。“CT实现从256层到512层,国内能研发制造的企业并不多,我们算是首家。”钱华说,目前已实现样机生产,预计今年可完成第三方产品性能检测,明年可进入临床试验。

512层CT是对企业能否掌握高端医疗设备系统工程的考验。设备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保持高清晰度扫描图像,需要集成系统的配合、核心技术的突破、关键材料的控制等,才能实现整体突破。事实上,该项目正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这项名为《256排16厘米高清高速大容积医学CT系统及核心技术》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承接者就是明峰医疗。

“如今设备转一转只需0.2秒,在国内外基本是最快且成像精准,可以说达到国外先进水平。”钱华说,这款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设备,与国外相比可节省约30%,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优势明显,劣势亦然。多层CT实现快速、大范围扫描的关键在于其拥有多排探测器。然而,探测器核心技术就被三巨头掌握。“这确实是技术壁垒,探测器的关键零部件无法突破,核心技术就难以突破。”钱华说,以探测器内的芯片为例,只能向国外采购,受关税影响成本就增加25%,总体占比虽不多,但这还需突破。“正加强相关研发,争取早日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推动国产化降低医疗成本

在完成技术突破后,成本优势将是全球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

以PET/CT为例,整套进口设备约2000万元,由此推高整体医疗成本,人均检查费约万元,费用居高不下。明峰科技生产研制的产品售价在千万元左右,人均检查费用可降约50%。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成本优势由此显现。

然而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相比进口设备,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要卖进三甲医院,还是比较困难。”钱华说,考虑到医疗安全,大多数医院认为进口高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更高,采购时自然会倾向选择进口品牌。销量成为摆在明峰医疗等国内企业面前的难题。

幸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国产高端医疗科技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自2014年起,我国启动多批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中对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开辟快速通道。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 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到,大型医疗科技设备配置要实施阶梯配置,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超常装备。简而言之,不能唯进口论。已有部分省市在招标制度对国产医疗器械表现明显倾斜,山东、天津等地明确发布限制进口的清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