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做膝关节手术比人精准4倍!医生不够用,人工智能上,但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亟待突破

发布时间:2019-12-23 23:42 | 来源: 网络整理 | 作者: 采集侠 |

  一些大医院里常常人山人海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疗需求也愈发增多,有限医疗资源下的供需矛盾问题引发关注。

  9月17日至19日,2019中国(泰州)医药峰会召开。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数据运行处处长向准在“智慧医疗与大健康前沿”主论坛上表示,去年诊疗人次超过80亿次,而我国执业医师数量才360万,供需矛盾很突出。而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大有可为。但健康医疗数据的互通共享急需突破,这还有赖于一些规范标准的出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周程程摄

  人工智能为医疗辅助决策提供参考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49万,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6658万,占总人口的11.9%。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一些慢性病发病率也在增长。向准表示,现在确诊的慢性病已经达到了3亿人。

  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但供给却存在不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执业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超过83亿。

  以影像科为例,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1%。放射科医师的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

  人工智能运用于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重大疾病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会诊,进行多影像学科的交叉比对,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节省不少的时间。

  相关行业也看到了机遇。据普华永道监测,目前中国有149家从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和软件开发的公司,大概有一半左右与医学影像有关。

  北京京东方电子(行情000682,诊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健康事业群(HBG)CTO兼医疗技术研究院院长朱红文在主论坛上表示,传统上一个医生培养需要二十年、三十年时间,是依靠经验和苦练得到的,但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在某些领域可以通过培训在短时间就达到相应水平,甚至超越医生现有水平。

  以手术机器人为例,朱红文表示,根据美国的统计,如果做膝关节胫骨置换,手术机器人比人精准了4倍,而髋关节手术则比人精准了3倍。

  向准表示,人工智能还可用于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胚胎诊断、肿瘤诊断等,可以通过让机器对以往信息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从而为辅助诊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待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规范 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运用,需要大数据为前提,而如果没有大数据支撑,那么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健康管理,都是没有目的和抓手的行为。

  对此,向准指出,健康医疗数据的互通共享是急需突破的。目前,医疗机构内部之间、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很多数据还未实现互联互通,并且,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与社会大众之间数据也还未打通。当然,需要明确哪些是需要公开的,哪些是不能公开的,这些都还有赖于一些标准规范的出台。

  由于医疗数据涉及病人隐私、医嘱知识产权,以及医院出于医疗数据安全的考虑等,一些医院不愿将大数据进行共享。同时,由于共享机制和规范缺乏,许多医院的临床数据中心建立尚不完善。

  价值医疗(中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撰文时引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2018年调查数据,表示仍有多达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尚未开展大数据智能应用。

  而实际上,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强应用支撑和运维技术保障,打通数据资源共享通道。

  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公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国家在保障公民知情权、使用权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需要,加以规范管理和开发利用。

  对于标准制定上,上述办法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教育单位、相关企业或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制定工作。

  在需要加强大数据互联互通的同时,向准还强调,应当警惕医疗机构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今年国内就有一些医院被病毒攻击,导致电脑系统瘫痪,影响了正常就医秩序,涉及隐私相关的风险需要重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