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2021年年会暨医工融合创新论坛

发布时间:2022-01-24 13:09 | 来源: 未知 | 作者: 安博 |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指导,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主办,国纳之星(上海)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2021年年会暨医工融合创新论坛” ,于2022年1月14日-16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创晶科技中心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会长崔大祥主持。临港管委会投促中心主任顾长石、临港管委会投促中心企业服务部主任郭延齐、上海交通大学倪健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盐研究所常江教授、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雁鹏、中国医工融合产业行总顾问王鹏锦、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黄志力、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怀龙等出席参加线下会议。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陈啸宏、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郑宏、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名誉会长樊春海院士及200多位委员同时参加线上会议。观看人数达2.34万人。

集体合影

崔大祥会长表示医工融合分会于2020年9月5日在北京成立。旨在围绕大健康需求导向,积极推动和促进医学和社会人文、理工学科特色融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医工融合分会将充分发挥融合创新力量,推进医工融合领域的国际交流,积极推动我国医疗行业技术发展。

崔大祥会长演讲

陈啸宏名誉会长致辞发言,非常高兴医工融合分会年会能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并祝贺医工融合分会办的有声有色,虎虎生风。医工融合要把科技创新、临床服务、健康服务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全民健康做贡献。随着当前形式,国家提出双循环经济战略方针,医工融合要发挥优势补短板,通过分会同仁共同努力,相信将来会取得更大成果。

陈啸宏名誉会长线上致辞

郑宏会长致辞发言:祝贺医工融合分会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为促进大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药卫生系统担负着重要责任,医工融合领域是知识密集型领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同时也要不断更新医疗装备,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为人民健康需求服务。目前我国医疗装备、器械设备国产化率不高,主要依靠进口,对实施全方位医疗战略有影响。我们要加强产学研用和医疗卫生系统专业领域各项工作结合,从基础到临床,从预防到康复都离不开设备。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医工融合分会优势,聚焦共识、凝聚力量,经常开展学术交流,在日常工作中激发智慧。结合产学研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推动医疗装备国产化发展。完善协会工作制度和机制,集聚人才使分会不断发展取得更好成绩。

郑宏会长线上致辞

大会期间,樊春海院士首先做了“转化医学: 从理念到实践”主题报告,转化医学是跨越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

上海交通大学倪健教授做了“精准靶向和整体免疫激活技术: 免疫肿瘤学的未来”主题报告。 倪健教授就肿瘤免疫疗法的挑战和痛点分析、主动免疫检查点调控治疗技术和精准靶向和整体免疫激活技术平台优势以及精准靶向和整体免疫激活技术重点项目等做了精彩演讲。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教授的报告主题是“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医工融合思考”,常江教授就医学与生物材料的关系、未来的生物材料、硅酸盐生物活性创伤敷料的临床应用等做了精彩分享。

“中国医工融合产业行”系列活动总顾问王鹏锦博士做了“关于中国医工融合产业行实践模式解析”的主题演讲。 为实现 2030 健康中国规划目标和任务,围绕大健康需求导向,积极推动和促进医学和社会人文、理工学科特色融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王鹏锦博士就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税收与财政政策支持,解决医、药、工城市产业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解读医工融合产业发展的七层盈利模式,医工融合产业顶层设计到全产业链运营路径等问题做了详细解说。

王鹏锦博士演讲

王雁鹏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会上做了“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医工融合分会发展理念是以“医工融合”为基础,持续追踪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医疗、物联网等热点领域。利用量子计算、5G/6G 通信、区块链、纳⽶技术、物联网、AI、AR/VR、MR 等技术,实现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与康复、药物研发、民族医药技术革新等目标。2022年工作计划将会启动医工融合创新大赛、召开医工融合创新论坛、继续举办医工创新产业行系列活动以及建立医工融合创新产业园或孵化器,启动医工融合相关前沿课题研究等。当天下午,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斌的主题报告是“医疗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机遇分析”。就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细分领域研发热点、中国医疗器械技术趋势、医用耗材领域产品等问题做了精彩分析。

王雁鹏秘书长作报告

崔大祥会长的主题报告是“医工融合:促进诊疗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崔会长就医工融合背景及方向、人工智能与诊疗技术融合、纳米诊疗机器人、呼气诊断及吸气治疗、分子影像与诊疗一体化、细胞治疗与抗衰老及疫苗、临床转化研究做了精彩演讲。

崔大祥会长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李万万教授的主题报告是“光响应功能微纳米诊疗材料及转化”,基于可见光响应的荧光编码微球的多指标体外检测技术及应用转化,基于X射线响应纳米闪烁体的诊疗探针及其应用做了专业演讲。临港管委会投促中心主任顾长石对临港新片区总体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主会场

医工融合创新论坛分五个分论坛:分论坛一细胞治疗技术和设备学组论坛;分论坛二科学技术驱动下的特殊用途食品进展论坛;分论坛三产融结合与产城融合论坛;分论坛四创新中药研发学组预备会论坛;分论坛五医工融合创新论坛纳米医疗感知论坛。

分论坛现场

崔大祥会长总结发言,2021年年会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能顺利召开而且成功举办,各位教授、专家的主题报告非常精彩,项目之间有相互合作的前景,希望医工融合分会委员们能够与纳米中心加强交流合作,投资方多关注有转化前景的研究项目,把医工融合领域做大做强,面向人民健康做出实在贡献,将来在国内外成为前沿领域。最后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2021年年会暨医工融合创新论坛在隆重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经过本届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线上形式投票选举,会上公布了本届分会已增选、评优名单。增选原委员汪联辉、夏云龙、马俐君为分会副会长;增选原委员李红兵为副秘书长;增选原委员凌晓锋、魏建为常务委员;增选预备委员桂定坤为常务委员。对委员孔泰、岳长海、周海铃、马俐君、李端玲、李红兵、李海源、魏建、陈峰、孔祥勇、李涛、李婕琳等12位委员给予2021年“优秀委员”称号。

崔大祥会长为优秀委员代表周海铃颁发证书

崔大祥会长为新任副会长代表马俐君颁发证书

分会简介: 医工融合分会于2020年9月4日在北京成立。 旨在围绕大健康需求导向,积极推动和促进医学和社会人文、理工学科特色融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医工融合分会将充分发挥融合创新的力量,推进医工融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发展,组织开展医工融合创新大赛,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发展,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设立医工创新专项基金; 全面调研国家行业政策,并积极推进实施; 协同行业学者和精英科研人员开展相关领域实用研究、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工作; 作为行业榜样积极开展产学研医结合项目课题研究,研究推广、研究医工融合领域的前沿技术,并牵头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为全面助力医工融合发展,将会加强与总会及兄弟分会、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和业务联系,取得支持共同提高,积极组织围绕医工融合各项会议和分会年会,打造品牌,积极推动我国医疗行业技术发展。

 
友情链接